辽宁朝阳大凌河古道世界震撼,历史风云人物

《文化朝阳》编者按国家一级作家、朝阳市文联《辽西文学》主编邸玉超,应辽宁省作家协会之邀,付出一年时间的心血和汗水,于年完成全省“读城”系列之一——《大凌河传》。《大凌河传》气势恢宏,文笔精到,全面展示了朝阳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城市性格气质。《大凌河传》收入辽宁人民出版社年1月出版的《天辽地宁十四城》一书,尚未在报刊公开发表,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全文共分“序曲,龙出凌河源,苍茫的古道,古龙城今昔,石破天下惊,九曲白狼水”等六个部分,本期刊登第三部分:苍茫的古道。

苍茫的古道大凌河传之三

邸玉超

大凌河谷古道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这条沿着大凌河穿越燕山山脉、进入青龙河的古道早在红山文化晚期、夏家店文化早期就已经形成。在大凌河流中游朝阳县六家子镇魏营子村出土了西周墓葬中有青铜车部件,证明早在多年前,朝阳地区已经出现用于乘人或载货的车辆。

辽西有多条沟通中原与东北亚的著名古道经过朝阳。一是卢龙塞道,二是无终道,三是平冈道,还有一条是傍海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朝阳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特位置。从远古到夏商,从秦汉到魏晋,从隋唐到辽金,不但许多文化遗存和历史事件与朝阳相关,而且许多历史风云人物也在大凌河谷的苍茫古道上留下清晰足迹和依稀的背影。

老马识途与秦开却胡

公元前年冬,春秋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窜逃到大凌河流域的孤竹国请求救兵,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这时孤竹国大将黄花求见齐桓公,表示愿意帮助齐国灭孤竹,齐桓公信以为真,率军攻打孤竹。黄花做向导,把齐国军队引入“迷谷”,使大军迷失了方向,陷入危险境地。这时,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挑选匹老马(无终国的)老马识途,可以用它的智慧在前头带路,也许能够找着道路。”于是放任老马在前,人们跟着老马行走,终于找着了出路,化险为夷。“老马识途”的成语就出自于此。走出迷途的齐桓公大怒,亲率大军攻入孤竹国,杀死黄花和孤竹国君答里呵,这个从商朝开始管辖朝阳地区的孤竹国就此灭亡了。

除文献记载和孤竹地名外,在辽西地区曾先后出土过大批商代早、晚期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集中出土地点在大凌河上游的喀左县境内,是辽宁最早出土殷商青铜器之地(朝阳出土的青铜器上了国家名片——邮电部发行的邮票)。年3月6日,喀左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村民在村南一丘冈上挖石头时,在距地表30厘米深处发现六件排列整齐的青铜器,五罍一瓿,其中包括著名的“父丁孤竹罍”。清人吕调阳曾说:商代孤竹国旧城就在喀左。

也是在这条古道上,演绎了历史上著名的“秦开却胡”的故事:战国燕昭王执政时期,燕国大将秦开率大军自燕都蓟(今北京)出发,经渔阳郡,在七老图山和努鲁儿虎山之间和大凌河谷打败不断向中原扩张的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里之外。

清晰辙迹与依稀背影

纵观历史,古代干线大道大多与军事行动相关。古汉语对“运”字从字面上解释为军走之意,可见最早的运输活动主要是为了军事需要。

公元年,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经卢龙道,北伐乌桓。以田畴的武装五百人作向导,令大将军张辽为先锋,出卢龙塞,经白檀、平刚、鲜卑庭、白狼堆,直逼柳城。曹操大败乌桓,斩乌桓首领蹋顿于柳城,并设守为柳城县。九月,曹操从柳城走无终道直接南下,经傍海道班师还邺,并把原来被乌桓掠去的十余万户汉人全部带回。曹操北伐乌桓大获全胜,志得意满,行至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欣然登高望海,感慨无限,诗兴大发,作碣石篇四章。魏武言志之作,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隋唐时期,朝阳是营州都督府治所柳城所在。隋唐十次征伐高丽,营州都是屯草养兵的大本营。

公元年,隋炀帝诏二十四军东征高丽,总人数达万人,“号二百万,……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近;终四十日,发乃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数路大军,合围辽东,其大队人马出临渝关,经龙城南道,过营州,东征高丽。”(《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

公元年3月,唐太宗亲率大军开赴辽东征伐高句丽。在唐军阵营中,年仅三十一岁的青年将领薛仁贵穿白色铠甲,骑着白马,手使方天画戟,所到之处,高丽军纷纷后退。太宗回到营州修整时,下诏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并赐给金帛。后人据此演义了一本《薛礼征东》。唐军连续征战八个多月,共取得高丽玄菟、横山、盖牟等十个城池,在新城、建安、驻骅三大战役中歼敌四万人,阵亡将士近两千人。太宗令各路军将阵亡士卒的尸骨运到营州,安葬于大凌河畔,并亲自主祭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十月二十一日,“从飞骑三千人,驰入临榆关。”   

公元年,年仅二十九岁的高适满怀激情,从蓟门出发,出卢龙塞,厉白狼河(今大凌河)到达营州(今朝阳)。面对塞外山川风物,高适诗情激荡,吟咏了大量诗篇,《营州歌》便是其中之一:“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唐代营州是东北重镇,开元后设平卢节度使,治所在今朝阳。唐朝时期的朝阳牧草丰盛,原野辽阔,丛林密布,民族风情独特。当时的朝阳人十多岁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的原野上打猎,个个性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盅也不醉。今天的朝阳人继承了祖先的秉性,仍然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喝烈性的地产小烧。有新民谣云:“朝阳人,城市小,气魄大;人实诚,没啥话儿,只听小酒唰唰下。”说的是朝阳人善酒,人诚实、厚道、幽默。

对于从大凌河走出去的朝阳古代历史人物,有三个人不能不提,一个是安禄山,一个是史思明,另一位是李光弼。三个人共同演绎了“安史之乱”的惊天大事件。每一个大事件,都有可能左右历史发展的方向。

安禄山,胡人,本姓康。少孤,随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易姓安,更名禄山。安禄山自幼生活在多民族杂居的营州柳城。“及长,忮忍多智,善億测人情,通六番语,为互市郎。”安禄山得到张守珪的赏识,又讨得玄宗重用,不断升迁,把辽阔的北方领土,都置于他的管辖之下。公元年,安禄山以“讨伐害国奸相杨国忠以清君侧”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

随安禄山反唐的另一首领史思明也是营州人,初名窣干,玄宗赐其名为史思明,系安禄山的玩伴好友。天宝年后,他受皇帝重用,累功至大将军、北平太守、平卢兵马使等。

  安禄山叛乱,唐朝派郭子仪、李光弼两位名将率兵平剿。李光弼也是营州柳城(今朝阳市)人。《新唐书·列传》记载:“光弼严毅沈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安史之乱初起,李光弼率兵勤王,历任节度使、兵马副元帅等职,与郭子仪等将领配合,转战各地,打击叛军,收复失地,安抚人民,为平定安史之乱,保卫唐王朝的复兴立下卓越功勋。后累功积德,被封为临淮郡王、郑国公,曾任户部尚书等。

这样的悲喜剧在漫漫古道不断上演。

公元年,宋哲宗元佑四年,为贺辽朝“生辰”,北宋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来到辽统治中心——今天的昭盟、朝阳一带,做了广泛的游历,写就《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有四首是写给他哥哥苏轼的,题名:《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神水馆就是今天的凌源热水汤。公元年,金掳北宋的徽宗、钦宗二帝及贵族官僚技艺人等三千余,由河北出发,押送到中京、上京后,又经建州镇(今朝阳)、霸州(今朝阳),过闾山,渡辽河到东京(今辽阳),再北去经八面城,一路押解北去五国城。

公元年,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十九日,清高宗弘历巡幸人马从平泉县东北部进入大凌河西源发源地,沿河谷东行,二十四日启至朝阳,驻跸佑顺寺,为南北牌楼分别题写“凤鸣朝阳”、“真如妙觉”两块匾额,并留下过朝阳县诗一首:“兴中之府朝阳县,三塔一颓其二存。残碣犹传张氏记,千秋兴废不堪论。”二十六日从朝阳出发,沿大凌河东行进柳条编。清帝东巡祭祖多达10次,所走的御道都途经辽西走廊、大凌河谷。

金步摇饰(甜草沟M2出土)

摇曳的金步摇与清脆的马蹄声

三燕慕容步摇文化和慕容马具文化沿大凌河东进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东北亚产生了重要影响。

步摇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饰之一,其制法是先以金银丝编成树枝状,枝上缀满珠宝花饰,并有五彩珠玉垂下,使用时固定于发际。行走时,随着脚步的移动,那些垂挂的珠玉花饰会不停地摇颤,因而称为“步摇”。

步摇是慕容鲜卑文化中一朵奇葩,有人甚至将其定位为“慕容氏摇叶文化”。

专家们认为,鲜卑人的步摇文化有着自身的特点,既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也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西亚地域的域外摇叶文化通过西汉著名的丝绸之路历经数个世纪的辗转传播,到北方草原后可能最先被慕容鲜卑所吸收,慕容鲜卑迁到龙城后,又接触到汉式步摇文化,于是经过融合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慕容摇叶文化。

年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中,年在双塔区他拉皋镇的木营子鲜卑墓,以及朝阳县柳城乡袁台子3号墓、王坟山1号墓、西营子乡田草沟1号墓、北票市章吉营子乡房身2号墓、八家乡喇嘛洞三燕墓,都出土有金步摇冠饰。有专家将北票房身、朝阳县十二台子、田草沟三个地带称之为“慕容摇叶文化三角区”。

慕容鲜卑所发展的步摇文化,我们还知之甚少,我们只有通过穿越时空的实物,去感受它的美妙,去体验那留在时空隧道里不曾弥散的芬芳。

慕容鲜卑的马具文化更为神奇。

专家考证说,楚汉相争时,刘邦败于彭城逃跑到下邑,“下马踞鞍而问”,说明当时马鞍已经出现了,但其形状还不十分清楚。中间低前后高的高桥鞍最迟在东汉就产生了,人们在这种鞍子上饰以精雕细刻的金银,就是所谓的“金镂鞍”。到了两晋时期,慕容鲜卑把这种金镂鞍推向了极致,不仅有两头弯立各种样式的木马鞍桥,而且在金镂装饰上穷其所思,近乎完美。

在朝阳出土马具的墓葬,已有10余座。这些马具呈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十二台子乡砖厂墓出土的铜鎏金素面鞍桥、北票章吉营子西沟村出土的铜鎏金镂孔鞍桥包片。这种罕见的北方鲜卑文化典型遗物的发现,对于研究鲜卑马背文化及传播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马镫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的靴子”,它是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年,在北票西官营子将军山麓北燕大司马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包鎏金铜片马镫,高23厘米,宽16.8厘米。这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真正意义的马镫实物之一。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用的就是这幅图片。

北票市喇嘛洞出土鎏金铜镂空鞍桥包片——后桥

喧嚣的和龙道与寂寞的取经人

“从前燕定都龙城起(公元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的年间,龙城一直是北方各族人民与中原人民联系的中心。”(《辽宁公路交通史》)尤其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朝阳作为三燕的首都,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大凌河谷的古道更加繁忙起来。以朝阳为活动中心的鲜卑族慕容氏前、后燕以及冯氏北燕与西域已有直接交往,或通过代魏都城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平城(山西大同)与西域国相联系,高丽国、倭奴国通过燕都龙城与平城、盛乐相沟通,并通过上述地方与中西亚及欧洲相往来。

北魏先祖昭成皇帝什翼犍即位之后的三十三年中,前、后燕与代国交往甚密。遣使求婚,奉纳朝贡,使臣往来,很少间断。

公元年,昭成皇帝即位于繁畤之北(山西省大同附近),称建国元年。“二年春,东自(三点水,加岁字)貊,西及破洛那,莫不款附。……娉慕容元真(即慕容皝)妹为皇后。”

“十九年冬,慕容儁来请婚,许之。”

“二十五年,慕容暐荐女备后宫”。(以上引文见《魏书》)

史书对冯氏北燕与北魏朝的求婚交往亦有记载,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左昭仪为冯跋之女,魏高宗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为北燕冯弘之孙女。以上引文证明燕魏(代)两地有着婚亲往来。

百济、高丽、契丹等国也经龙城与魏之交往较多,尤以延兴和太和年间为频。

公元三世纪至五世纪,东北亚地区诸国及各部族通过龙城向平城、盛乐乃至中原地区交易献马、贡献方物的队伍常年不断。

此时,佛教也传到辽西。公元年,朝阳人释昙无竭以非凡毅力,历经千难万险,赴天竺(印度)游学求法。他早于陈玄奘年的西行,为历史演义了一段传奇。

公元年6月至年5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伐燕,这场战争,长达四年之久,使古老的和龙道战尘不散,流民不断。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草原丝绸之路东段的和龙道上交通十分兴盛,信使奉献,往来频繁,商贾贸易,不绝于道。

金庸笔下的武侠高士、神雕侠侣们也曾在这方神秘的大地上行走江湖。作家金庸题曾题词:“龙城朝阳,三燕故都,传奇慕容,华夏一脉。”

那些显赫于世的人物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前人走过的辙迹我们今天依然能够辨析。

一个个王朝的背影远去了,一个个英雄的足迹湮灭了,留下的,只有铁律与天道。

今朝慕容街(王振勇)

原载年01期《文化朝阳》

图文授权转自图虫视野视觉朝阳原创作品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期导读点击文字查看→

母爱无疆!辽宁喀左一位母亲口对口哺儿39年,爱让世界动容

口叼筷子敲键盘打字,残疾女每天写作10小时,10年出版8本文集,累计20多万字

12岁女孩患上世界最难治的病,她的命和单亲爸爸的命系在了一起

28年精心照顾四代病患,女子用爱撑起苦难家庭

感动: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爱是世界最暖的阳光

弟弟为姐姐而来,同命相连都有梦

23岁女孩睡一年醒了:敬老院里待重生

父爱如山!辽宁朝阳一位父亲当爹又当妈:喂养脑瘫儿子,还供三孩子上学

辽宁朝阳大凌河云海壮美如画

辽宁朝阳八盘沟油菜花儿进入观赏季,“金色花海”引人流连

八一!写给最可爱的人!

美到醉!辽宁朝阳大凌河玉树琼花恍若仙境,雾凇上演视觉盛宴

辽宁朝阳雾凇景观上演童话世界,大凌河美若仙境引人流连

辽宁朝阳迎今冬最大雪:瓢泼式速降世界银装素裹,街上瞬间变雪人

震撼+壮观!辽宁朝阳白天鹅栖息地美若仙境,童话般的视觉盛宴世界动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by/3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