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了,华科教授刚验证LK99抗磁性,

文/育学笔谈(分享校园见闻、评述教育现象)

大学的最大魅力是可以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的进展,这也是全球所有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而一项重大发现或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验证和应用。

如果说年最大的科技热点是AI,那么最震撼的热点可能就是“室温超导”研究了,但是从传统科学研究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

中科院专家曾表示,即便室温超导是真实存在,新材料离现实应用还很远。

尽管如此,全球科学家依然在专注于室温超导研究,韩国研究团队非常积极,在全球率先发布论文,声称合成了全球首个常压室温超导潜在材料LK-99,临界温度为℃。论文公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这条消息震惊全球科技界,如果是真实的,室温超导研究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至少说,对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室温超导材料的合成意义重大,但是对业内人士而言,他们都非常冷静,因为他们懂得一个常识:

电阻、磁化和磁悬浮,都不足以说明LK-99就是超导材料。

换句话说,所谓的室温超导材料不排除是个假象,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实验室能将韩国团队的室温超导现象重现,是不是会让人彻底振奋起来呢?

基于这样的情况,国内很多顶级高校研究团队都加入了重复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南京大学、华中科大等高校。

8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教授对媒体表示,他们在视频网站分享的“LK-99(潜在室温超导材料)验证”实验属实,是他们团队发布,从而在网络引发轰动。

该实验由华科材料学院常海欣教授指导,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

从视频来看,他们合成的晶体悬浮角度大于韩国团队,虽然没有完全悬浮,但华科的悬浮角度确实超越了韩国,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为了证明自己合成了潜在超导磁悬浮材料,华科团队又发了一个25秒的补充视频,证明该材料非铁磁,用磁铁吸引,没有吸引力,以证明不是铁磁性。

图片仅做室温超导现象示意,非真实

可正如业内科学家所说,华科团队合成的LK-99具备一定的抗磁性,但这只是超导材料的一个“必要条件”,拥有抗磁性未必就是超导材料,这一点全球科学家都有过实验,已经证明部分实验产物有抗磁性。

华科此次合成LK-99最大的意义是,全球首个复现了韩国团队磁悬浮现象的LK-99样品,但未必是超导材料。而且这次制成的样品很小,只有几十微米,只验证了迈斯纳效应(一种对磁场排斥的状态),还未测电阻。

可很快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让人觉得很尴尬!

据“财联社”报道,韩国团队被曝已经下架论文,认为有关室温超导材料的论文存在缺陷,是团队成员擅自发布。

看到这条消息是不是很意外?

原本是一个科技难题,韩国团队用“土方法”轻松找到了LK-99超导材料,进而引发全球科学家进行重复实验,当然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质疑,其中就包括中科院专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等人。

而华科的团队又成功验证了LK-99的抗磁性,这说明了什么?

此前科学界的推测是靠谱的,拥有抗磁性不一定就是超导材料,要真正找到超导材料还要大量的证明和验证,而且即便找到了,离现实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想利用常温超导将iPhone变成量子计算机,暂时还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超导材料是否存在?对于科技的发现,我们需要有期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by/9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