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磁铁的重要性,古代的高科技战场,马

少儿白癜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209/5217434.html

文/非凡科普

磁铁这个东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常用的电器中都有它的身影,那么你知道,磁铁的磁性是如何产生的吗?为什么它只能吸铁?不能吸铜或者铝?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主题——地球赋予人类的产物:磁铁。

平时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并且在多年前,我国人就已经用天然磁铁,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司南。

这里圈个有用的知识点:司南。他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是古代华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也是当代指南针的“始祖”。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因为秃发树机能攻克凉州而头疼,这里的秃发树机能是晋朝时期,河西鲜卑族的首领,本性秃发。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晋武帝手里竟没有一人敢出门迎战,后来出现一位名叫马隆的六品官员毛遂自荐,称自己只需招募士兵,便可平定叛乱。

无奈之下的晋武帝同意了他的方案,结果没想到马隆真的只用士兵,完胜鲜卑铁骑,凯旋而归。

或许你会问我,这跟我们今天的主题磁铁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因为马隆战胜的法宝就是磁铁。

在《晋书·马龙传》中记载:隆依八阵图做偏厢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这简单的44个字,直白地描绘出马隆这支“高科技”车队。

它能让敌军弓箭无法近身,这并非是马隆有神灵相助,而是他旁边那块巨大的露天磁石矿。因为马隆曾见秃发部的精锐都身穿铁甲,手拿钢刀。

所以他计上心来,召集士兵运来大量的磁石洒在两军阵前,然后要求自己人换装,免受磁石的影响,敌军士兵靠近磁石矿后,受到巨大的“吸力”应声倒地,最终马隆大获全胜。

磁石矿是一种氧化物类的矿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具有天然的强磁性,这种矿石的分布比较广泛,有多种成因,生于变质矿床和内生矿床中。

所以说,磁铁并非人类发明的,而是一种天然的磁铁矿,磁铁主要成分为铁、镍、钴等原子,其内部结构比较特殊。

那么磁铁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它能吸引铁、镍、钴这类物质,而对铜、铝等金属毫无反应?

事实上,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大都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在原子的内部,电子一直围绕原子核不停旋转,并且自身也会不间断的自转,就像是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而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只不过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的运动方向杂乱无章,磁效应被相互抵消,所以我们发现很多物质并没有磁性。

但是铁、镍、钴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们内部的电子自转十分有序,能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我们称其为磁畴。

铁磁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会排列的整整齐齐,并且方向一致,这样就使得磁性增强了,所以就形成了磁铁。

而磁铁吸铁的过程就是对铁块的磁化过程,被磁化的铁块和磁铁的不同极性间产生了吸引力,所以铁块就牢牢地和磁铁“粘”在一起了。

一般来说,磁铁分为永久磁铁和非永久磁铁,其中永久磁铁就是能够长期保持磁性,并不会让磁力消失的天然产物,比如磁铁矿;而非永久磁铁是需要某些条件,才能使其出现磁性,比如电磁铁。

我国古代的司南,就是利用这地磁的作用制作而出,到了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偶然间发现了电流感生磁力。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发现了镍、钴、铁混合元素的新磁铁,此后才让磁铁出现了大规模的应用。

不得不说,在战国时期,人们就能想到利用磁铁的特性部署兵力,还真是聪明绝顶,这位自告奋勇的将军马隆如果放在现代,应该可以被称为“科学家”,它发明了高科技战备武器,不费吹灰之力,让敌人落荒而逃。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将磁铁应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人们对磁铁的探索仍旧没有停止,或许将来,磁铁还能被发掘出更多不同的应用价值,对此你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jb/9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