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好人刘益标走了作者李凤臣

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年8月24日下午16时16分,中国诚实守信好人刘益标撒手人寰,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当时,医院病房现医院院长李凤臣、刘益标的夫人和邳州红十字会负责人,医院、徐州医科大学的相关医护科研人员。因为刘益标生前叮嘱:不要把他的去世“当大事”;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患者;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科大用于解剖教研。刘益标静静地走了,但他遗体尸袋上的四个鲜红大字——“万古流芳!”却深深地印在现场每个人的心里。

好人的源头活水

年,我们国家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灾荒,安徽及苏北鲁南等地区的农村饿殍遍野。15岁的刘益标和父亲逃荒来到了河南洛阳,落脚在洛阳市伊川县吕店镇袁庄一座破庙里。一天,已经几天没吃东西的刘益标饿得昏了过去,被村里的一户好心人发现并背回家中。女主人一点点向他嘴里喂稀饭,待他苏醒时,便把家里仅有的一个馍馍塞给了他。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每次回想起来,刘益标都会说那是他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个馍馍。在洛阳一年多的日子里,刘益标就生活在这个贫穷而温暖的家里。这家人吃啥就给他吃啥,没有亏待他一点儿。年,饥荒逐渐过去,他和父亲带着村里人凑的整整两袋子红薯干返回了家乡邳州。从那时起,感恩的种子就在刘益标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他曾暗暗发誓,要像救命恩人那样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要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只要有机会就回报那里的乡亲。工作后,刘益标初心不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房改前,已是单位房管科科长的他,把自己住的套房让给人口多的工友,自已带着妻子和孩子搬到河边一间简易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数年。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已近古稀之年的刘益标坐不住了,他与老伴一起连夜赶往鲁甸灾区。在那里当志愿者,给灾民做心理辅导;自掏腰包,购买衣物捐赠给当地灾民和多位儿童;还认领并资助三名儿童上学。鲁甸电视台以《大爱无疆,情撒鲁甸灾区》为题做了专访。专访中刘益标说:“从电视上看到鲁甸地震,在家里老是惦念鲁甸灾区人民,同情灾区人民。不来,心里不好受”。衣带渐宽终不悔年,在洛阳逃荒的刘益标回到了家乡。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他依然念念不忘那户好心的人家,报恩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但像多数人一样,他也历经求学的艰辛、工作的繁忙、成家后的自顾不暇,直到从邳州市港务局退休后,刘益标才踏上寻找洛阳恩人之路。但仅凭15岁时的印记,刘益标赴洛阳多次寻找恩人无望。年年末,刘益标再次到洛阳寻找恩人。当来到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一个小山村时,此地的地形地貌与他脑海中的印记有几分相像,但经核查还不是当年的逃荒之地。经过几天的走访,看到这里的群众很贫困,刘益标就萌生了要为这里做点什么的念头。   年春节过后,刘益标只身前往洛阳,在洛宁县上戈镇那个小山村承包了亩山地搞起了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式农场。农场除了种植苹果、山桃外,刘益标还套种了山芋、西瓜、药材,搞起了林下草鸡养殖。另外,为解决灌溉难题,他历经艰辛引电上山、引水上山,并开辟出一个大水池,养上了鱼、鹅,以种植促进养殖,以养殖反哺种植,充分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带领小山村人脱贫致富。当年,在农场挂牌仪式上,刘益标郑重承诺:“我已经68岁了,要抓紧时间,等立体种植、养殖园建好了、成规模了,我就能把经验和园子都留给当地人,安心地回老家了。”不息的赤子之心刘益标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他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在鲁甸赈灾的日日夜夜里,面对一些丧失生活信心的灾民,他反复大声地讲:“自然灾害已经形成,是没办法的事。但有党在、有政府在,今后我们会有好日子过,一切都会好起来!”初到山上农场,看到农场里有一个光秃秃的旗杆,刘益标就想升起一面国旗。后来,他买来钢丝缆将国旗升了起来。刘益标说:“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困难,但看到国旗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刘益标,邳州港务局退休职工,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自年8月开始,央视新闻、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国内知名媒体,纷纷播发了刘益标“一个救命馒头,被记忆了半个世纪;一句诺言,信守了50个年头。”的感人事迹。笔者与他相处多年,每次见面他总会说:“洛宁县位于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紧挨三门峡,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农场所在的山村,春夏之交槐花满山,空气都是香甜的。”他还说,“只是当地经济比较落后,老百姓缺医少药。你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希望能去改善那里的医疗条件,为当地的百姓做点事”。后来,我们真的去了一趟。年7月8日。身患食道癌晚期、已不能进食十多天的刘益标,要笔者陪他去洛宁最后一趟,“把那里的事交待一下”。当天,医院的医生护士,备着氧气,用担架把他抬到车上一路打着点滴,向多里的洛宁出发。当晚在上戈镇住了一宿,第二天准备去山上农场。由于深山通讯不便,汽车导航失灵,洛宁县发动群众在山路沿线主要路口指引方向。在山里转了三个多小时,离农场还有10多里路,剩下的山路更加崎岖狭窄,汽车无法行驶,只好坐当地山民的三轮车颠簸前行。山路又窄又陡,处处悬崖峭壁,我及随行的医护人员双手紧握三轮车扶手,一路惊魂,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到了农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世外桃园,一排排鸡舍、鸭舍、羊圈,满山的果树和遍地的西瓜。令我感动的是这里的一切,都浸透着刘益标的汗水、彰显着他大写的人格。刘益标坚持拔掉输液针头,从担架上颤巍巍地站起来,主持农场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并在现场办理农场无偿捐献手续。完成任务后,身高1.8米,体重只有几十斤的刘益标几乎虚脱。“为自己着想,路越走越窄;为别人着想,路越走越宽。”这是刘益标常说的话,也是他朴素情感和高洁品行的真实写照。当前,邳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希望更多的邳州人能像好人刘益标一样与人为善,爱人如已,诚实守信,知恩图报,让邳州更加文明,让社会更加温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zd/6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