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不变是因为什么一

北京湿疹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4675.html

前面我们聊了光速不变,本文我们就来聊聊相对论出现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光速不变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因为它的不变带来了哪些怪异的事情?

创世之初便有了光,古人在创世记中写道:神在第一天就创造了光,这样的想法并非出于偶然,没有光,我们就不知道还存在着浩淼的宇宙,西方的宗教经典里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要有光。现在这句话有了不同以往的重要性,以前他是神的一个念头,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自然规律的必然,基于同样的规律,世界上才有了苍穹,还有大地。这样看来,不仅人类是光的囚徒,我们的宇宙也是这样的,地球和物质随着光的脚步来到了这个世界,一次又一次的认知转换,一步步地发展出了我们看到的现代科学。

在柏拉图看来,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囚禁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对宇宙结构的描述。可是在柏拉图之后两千年的时光里,他的观点一直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后来当科学家们认真探索宇宙的本质的时候,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足足困扰了他们四百年。

在这些现代科学家里,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是牛顿。在牛顿看来,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他将这些粒子称为微粒,可是同时代的另一批科学家则一致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是一个生性自负的人,他坚信自己的那些同辈和竞争对手都是错的,自己才是对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实验,波动说的支持者是这么认为的,光波由白光构成,当光通过棱镜的时候遭到了玻璃的腐蚀,结果散射成了各种颜色,依照这种说法,玻璃越厚,光线就散射得越厉害。可是牛顿认为事实不是这样的,光是由带有各种颜色的粒子构成,当这些粒子混合在一起之后,光就变成了白色。

为了证明玻璃腐蚀说是错误的,牛顿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他将白光射进两片朝向相反的棱镜,白光经过第一片棱镜之后散射成彩色的光谱,而在通过第二片棱镜之后,散射的光谱又重新组成了一束白光。如果玻璃腐蚀说是正确的,以上现象就根本不会出现,第二片棱镜只会使光散射得更厉害,而不可能将它还原为初始状态。牛顿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来解释,也就是白光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在这一点上牛顿是正确的。可是这些发现并不能说明光是由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事实上组成白光的是不同波长的光波,不过光的波动说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也就是光到底是什么的波?人们此前所知的所有波都离不开传播的介质,那到底什么是光的传播介质呢?这些问题让人倍感困惑,波动说的支持者们不得不宣称,整个空间里弥漫着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称它为以太。

一个物理难题的答案常常出人意料地,出现在物理世界的其他角落,以上难题也不例外,它的答案藏在一个充满着转轮和火花的世界。在那个角落有一个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叫迈克尔法拉第,他一直致力于当时科研的一个热门领域,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荷和磁铁一样,既可以互相吸引,也可以互相排斥,当然磁阻是有南、北两极,没有孤立的一极,对电荷来说,存在着单独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科学家们和自然哲学家们当时都在苦思电和磁之间的隐秘关系,有一个叫奥斯特的人意外获得了其中的第一条线索。

一八二零年的时候,在一堂课上,奥斯特接通了电池的两极,通过导线的电流使一旁的磁针发生了偏转。随后几个月,奥斯特又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发现运动的电荷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电流,能够让导线产生磁力,这个磁力使得磁针沿着以导线为中心的圆形切向偏转。这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实验,很快消息就传遍了欧洲大陆,又传过了英吉利海峡。运动的电荷可以产生磁力,电和磁之间还有其他联系吗?那磁铁是不是也能反过来作用于电荷呢?

一八三一年的时候,法拉第在他的实验笔记中记录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他接通了一个缠绕着铁棒的线圈儿,让铁棒磁化。在这一瞬间,他发现另一条绕着同一铁棒的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显然简单地将导线放在磁铁旁边,没法在导线中产生电流,可是在磁铁出现或者消失的过程中,导线里产生了电流。接下来法拉第让磁铁在导线周围移动,同样的效应又一次出现了,当磁铁接近或者远离导线的时候,导线中就有电流通过,和电荷的移动产生磁力一样,磁力的移动或者是磁场强度的变化也能产生电力,并且让磁铁旁边的导线产生电流。电磁感应现象里,隐藏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揭示这个隐藏意义的过程其实相当微妙,还得等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来完成,这个人我们一会儿再来聊。

这个时候法拉第就发明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概念,这个概念解决了牛顿终其一生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它同时也成为了所有现代物理的根基。法拉第就自己问自己,一个电荷怎么知道遥远的地方出现了新的电荷,进而相互之间产生电力呢?同样的问题牛顿也想过,只不过他考虑的是引力。地球是怎么知道太阳的存在,进而相互之间产生出引力呢?引力到底是怎样从一个物体传导到另外一个物体的?这个疑问牛顿一生都没有回答出来。

在法拉第的想象里,这个电子都被电场所包围。在他看来,电场就是一簇以电荷为中心向外发出的线,当电荷增加的时候,电场线的数量也会增加。那将一个电荷静置,再在它的周围加入一个测试的电荷,测试的电荷会感受到原先的电荷在那一点处产生的电场,施加在测试电荷上的电力的强度与该处电场线的密度就成正比。由此法拉利并没有使用数学方程,而是通过脑海中的图像描述了电力作用的本质。与此类似,我们能够通过磁场来理解各种磁力定律,有了电场和磁场这些物理概念的帮助,我们就能重新表述一遍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了。

电线圈里的磁场线的增减会在线圈中产生电流,很快法拉第就意识到它的发现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如果在水车的叶片上附上线圈,再把水车置于一个大磁场里,那么当水车旋转的时候,通过线圈的磁场数量就会发生持续的改变,从而就产生持续的电流。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那一年,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刚好出生,他就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法拉第比麦克斯韦大四十岁,他也启发了麦克斯韦的研究,在很年轻的时候,麦克斯韦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zd/8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