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铁氧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日本、荷兰等国家。这些研究者们对铁氧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成功地在20世纪40年代推出了具有软磁性质的铁氧体商品。然而,因为当时的铁氧体材料性能无法满足无线电、微波、雷达和脉冲技术的需求,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金属磁性材料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问题。由于在军事战斗中需要大量使用无线电、雷达和脉冲技术,而金属磁性材料在这些应用中会产生严重的趋肤效应和涡轮损耗,因此无法满足军事需求。此时,新型磁性材料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新型磁性材料不仅可以在高频段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而且损耗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军事和民用领域。
20世纪50年代是铁氧体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铁氧体材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年,磁铅石型硬磁铁氧体研制成功,这种材料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因此在音频和视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后,在年,研究者们在磁铅石型铁氧体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型的超高频铁氧体,这种材料具有高电阻率和低磁损,因此在高频无线电和雷达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研究者们还发现了含稀土元素的石榴石型铁氧体,这种材料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和高饱和磁化强度,因此在高密度记录和宽频带传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铁氧体(即磁性陶瓷)的问世是强磁性学和磁性材料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自此以后,铁氧体材料成为了电子、通信、能源和医疗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件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铁氧体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