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安)国际磁性材料与应用产业链展览会
时间:年3月14-17日地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简介:
磁性材料是我国重要的功能材料,与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防、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磁性材料的科研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数量庞大的终端客户及下游电子元器件、电机工厂,为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迄今,我国已经成为磁性材料产量最大的国家。
依托“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优势、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产业正稳健发展的环境优势,精心打造“西安国际磁性材料与应用产业链展览会”,涵盖了磁性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知名企业与优势产品,同期通过举办高端磁性材料产业论坛,为行业解读国内外磁性材料原材料、磁性材料与应用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为参展商和贸易采购商搭建产品展示、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商贸平台。
能对磁场作出某种方式反应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按照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来磁性的强弱,可将其分为抗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反铁磁性物质和亚铁磁性物质。大多数材料是抗磁性或顺磁性的,它们对外磁场反应较弱。铁磁性物质和亚铁磁性物质是强磁性物质,通常所说的磁性材料即指强磁性材料。
实验表明,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根据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的特性,物质可分为五类: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亚铁磁性物质,反磁性物质。通常所说的磁性材料是指强磁性物质。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磁化后容易去掉磁性的物质叫软磁性材料,不容易去磁的物质叫硬磁性材料。一般来讲软磁性材料剩磁较小,硬磁性材料剩磁较大。
软磁材料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软磁材料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中游为金属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等;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为汽车电子、家电、移动通讯、绿色照明等行业。
二、磁性材料行业现状分析
全球软磁材料市场主要在亚太、北美、欧洲地区,其中亚太占比最重,占比53.95%,北美占比第二,占比24.38%,欧洲占比21.67%,目前亚太为全球软磁材料最大市场。
近年来,中国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发展速度令人震惊,目前专业从事磁性材料生产的企业大大小小已在家以上,但大多不成规模,散而乱。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约家左右,投资超过万元的企业约50家左右。
磁性材料主要包括永磁材料、软磁材料、信磁材料、特磁材料等,覆盖很多高新技术领域。在稀土永磁材料技术、永磁铁氧体技术、非晶软磁材料技术、软磁铁氧体技术、微波铁氧体器件技术、磁性材料专用设备技术等领域,全球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群。其中,仅永磁材料的年度市场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亿美元。
对于磁性材料来说,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反映其基本磁性能的特性曲线。铁磁性材料一般是Fe,Co,Ni元素及其合金,稀土元素及其合金,以及一些Mn的化合物。磁性材料按照其磁化的难易程度,一般分为软磁材料及硬磁材料。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磁性材料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包括传统工业、生物界及医学界、军事领域、考古天文地址采矿业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具体如制造电力技术中的各种电机、变压,器电子技术中的各种磁性元件和微波电子管,通信技术中的滤波器和增感器,国防技术中的磁性水雷、电磁炮,各种家用电器等。磁性材料广泛的覆盖领域使得软磁铁氧体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汽车行业,全球汽车年产量约万辆。按每辆汽车使用铁氧体永磁电机41只计算,汽车行业每年需要电机约22.55亿只。此外,全球汽车扬声器需求量也数以亿计。总之,汽车行业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磁性材料。
在照明设备、彩电、电动自行车、吸尘器、电动玩具、电动厨房用具等行业,磁性材料的需求量也很大。例如,在照明行业,LED灯具的产量很大,它需要消耗大量的铁氧体软磁材料。总之,全球每年都有数以百亿计的电子、电气产品需要使用磁性材料,在很多领域,甚至需要技术含量极高的核心磁性器件。
磁性材料能覆盖大量的电子、电气产品,是材料行业的基础、骨干工业部门之一。随着中国电子、电气工业的快速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消费国。在不久的将来,全球一半以上的磁性材料都将用于供应中国市场。很多高技术磁性材料、元件也将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采购。磁性材料也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数据显示,年中国永磁材料产量为76.8万吨,占总体的68%,年软磁材料的产量36.1万吨,占比达到32%。年全球软磁粉芯市场总规模约为5.35亿美元,美磁、昌星、铂科新材三家公司的市场额份合计为71%。
三、磁性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全球软磁材料市场增长迅速,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预计-年,全球软磁市场规模将从亿美元增至亿美元,CAGR达8.3%。
磁材行业空间广阔,国内支持政策持续出台。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风电、节能家电、智慧城市等领域持续景气,磁材需求迎来增长,行业空间广阔。磁性材料产业展现出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利润率也较高。近几年每年都有磁性材料企业上市,不管从技术还是产业前景,磁性材料行业都很有发展潜力。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厂商不断提升续航里程、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保障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高电池充电速度,提升智能化水平满足个性化需求。加上环保的理念深植人心,汽车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锂离子电池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的。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包含:正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集流体、隔膜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由于在锂离子电池成本组成占比较高,又被称为“四大主材”。
新能源材料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锂电池为例,这种极具潜力的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主流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
数据统计显示,材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正极材料出货量达万吨,同比增长40%;负极材料出货量达万吨,同比增长25%;电解液出货量达78.6万吨,同比增长超40%。锂电隔膜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出货量达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0%。
电池产量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统计,1~9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累计为.7GWh,同比增长44.9%。其中,动力电池产量占比约为92.1%。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