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我国是全球食道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因为癌症的潜伏期长达10~20年,所以,任何年龄段都要重视。
下面要讲的几种饮食习惯,都会带来食道癌的风险!
「顿顿离不开咸菜」
▼
河南杞县腌菜、河北沧州冬菜、山西的腌大头菜,这些高盐食物是当地居民的压桌菜。
在我大重庆肉末豇豆、跳水仔姜等等爽口的咸菜也撑得起一个夏天啊!
不过,腌渍的菜中往往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尤其是当气温高于20℃时,亚硝酸盐含量还会上升,亚硝酸盐含量越大,食管癌发生风险越高。
粤东、闽南地区也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这与当地人喜欢吃酱菜、鱼虾酱不无关系。
「爱吃烫食」
▼
吃火锅、吃串串、吃烧烤、整碗小面...总有那么些食物吃烫才爽!
但喜食过烫的食物,可能会对食管造成伤害。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超过65℃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损伤、溃烂等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虽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长期损伤,进而可能诱发癌症。
「酒量大得很」
▼
无酒不成宴,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积淀,感情深一口闷!
适量饮酒或许对身体有好处,但大量饮酒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研究显示,酒精中虽然没有致癌物质,但会刺激食管黏膜,使其受到损害,特别是60度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更明显。
国外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中约60%都是嗜酒者,瑞典德隆大学研究发现,45岁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饮酒甚至不饮酒,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会下降五成。
食道癌的信号
一是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咽感,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会再出现,这是食管癌初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二是咽喉部有异物感,咽不下也吐不出的感觉;
三是胸部不适,如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呈现间歇性或在疲劳后及快速进食时症状加重。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咸菜吃辣吃烫都可以,但是一定要适度,不要反复的刺激我们的食管。
另外,日常饮食的均衡也非常重要,科学合理安排饮食。
而如果出现了上述的不适情况,一定要尽早治疗,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文字:家庭医生在线
图片:水印处及网络
编辑:不健不散
不健不散不健不散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