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近半食管癌患者在中国。如何能让这些患者在早期进行必要的胃镜检查,早期筛查?
记医院了解到,该院柯杨教授团队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我国首个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食管癌人群防控的精准化提供了重要的风险预测与分级工具。
目前,该预测模型已经开始成应用程度,开始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使用。今后,课题组还将开发面对临床医生和为高危地区人群使用的预测模型。
食管癌是我国特色高发肿瘤,全球近一半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食管癌在早期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吞咽食物有哽噎感,通过咽水可以缓解;
到中期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骨后疼痛,有的患者还会吐黏液样物;
晚期症状则表现为咽下困难,或有肿瘤压迫与侵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以及其他的转移表现,恶液质等。
食管癌早期治疗效果好,只要做个胃镜,胃镜下切除病变的黏膜即可。但肿瘤的人群筛检是一项体量极大的系统工程,经济成本高且过度筛检带来的附带损害不容忽视。
因此,“精准化”,即有效识别大众人群中的高危群体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检及筛检后的规范化管理,是肿瘤防控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首个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
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建成
年,医院柯杨教授课题组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滑县”个自然村为研究现场,启动了“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及卫生经济学价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构建了我国首个经济实用、具有良好预测能力且经过人群验证的食管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柯杨教授团队长期扎根高发区,利用多年基层工作积累的宝贵人群样本,构建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有效、经济实用的食管癌发病风险分级工具,并证实在实际人群筛检中使用该模型将使该项工作更经济、有效。
同时,该研究还免费提供界面友好的“食管癌发病风险计算器”下载。大众人群及临床医师可轻松实现食管癌发病风险的自测自评与风险分级与管理。同时,此项研究也为该课题组“食管癌精准化防控体系构建”系列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晚报记者贾晓宏
综合搜狐健康
实习编辑陆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