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公布了首个国家战略层面的AI发展计划,指出AI是中国今后十年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体的关键引擎。今年3月,AI首次出现在了中国政府报告中。
李彦宏、雷军这些中国科技大佬们相信,有朝一日中国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的AI超级强国。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认为,中国已经成为AI领域的主要竞争者,中国政府建设“智慧型经济”和“智慧社会”的目标将有可能推动中国未来GDP的增长。
见闻将报告重点内容进行摘编,分为上下两篇进行呈现:上篇描绘中国AI领域的整体发展,下篇着重分析BAT三家的人工智能发展。
上篇:中国人工智能崛起,剑指全球第一
1
剑指第一,BAT领衔AI发展李开复在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指出,年全球发表的顶级AI论文中,有43%的论文作者里有一名及一名以上的中国研究人员。如果按照被引用期刊的数量来计算,那么年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图片来源:高盛
中国AI在全球位列第二要归功于赶上浪潮的中国企业。目前,中国共有超过多家AI相关的企业。截至年10月,全国在该领域共有超过1.6万个专利。
乌镇智库和网易科技的联合报告显示,年到年上半年之间,流入中国AI领域的投资共达到2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是美国的七分之一、英国的三倍。
图片来源:高盛
在与太平洋另一边的硅谷巨头们相比时,领衔中国AI发展的BAT也毫不逊色。
尽管从研发成本量比较,BAT与谷歌和微软不在一个量级上,但是比例上已经十分接近。从研发成本占营收的比例来看,百度已经达到14.4%,十分接近谷歌(15.5%)和微软(14.5%)。
从人力资源比较,BAT也已经可以比肩硅谷巨头。腾讯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51%,位居首位,阿里巴巴和百度紧随其后,分别为45%和43%,均高于谷歌(38%)和微软(32%)。
图片来源:高盛
2
顶级研究员的人才争夺战AI发展中最重要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人才、数据、基础设施和芯片。高盛认为,中国已经拥有了其中的3个要素。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商业化让人才的稀缺性变得更加明显。微软研究总裁PeterLee打了个比方,获得一位顶级AI研究员的成本堪比获得一位美式橄榄球联盟的四分卫。
不过在招揽人才方面,中国AI企业毫不吝啬。
据高盛统计,与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和Facebook相比,百度为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科学家提供的基本年薪为12.6万美元,仅位列六家企业中第五位。Facbook凭借16万美元的年薪位居第一。
但是如果算上每年的分红和权益,百度则依靠22万美元跃居第三,仅次于Facebook的27.3万美元和微软的24.4万美元。
图片来源:高盛
腾讯副总裁姚兴认为,中国企业提供的薪资足够有竞争力,同时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许多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都有中国背景。
3
数据具有天然优势,芯片领域是唯一的短板在数据和基建两方面,中国也已经拥有了优势。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每年产生的数字信息约占全球的13%。高盛预计,到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产生的数字信息会占到20%至25%。BAT也利用了中国的人口优势,在搜索、电商、社交/游戏领域获得巨大的数据。
在基础设施方面,随着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通过开源DeepLearning平台吸引资源和人才,百度也在年9月开设了自己的ML平台PaddlePaddle。年4月,百度宣布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在这个取名为Apollo的计划中,任何层面的开发者都可以加入。
不过,在AI发展四个要素中,高盛认为中国只差一个环节,那就是GPU。
近年来,负责图像处理的GPU已经成为主流。然而GPU行业拥有极高的行业壁垒,全球范围内由三大巨头英特尔、ADM和Nvidia占据主导。
图片来源:高盛
年,美国政府宣布禁止英特尔和其他芯片巨头向中国出售用于科研的高端处理器,对于一直以来依赖国外芯片的中国而言是个打击。
不过,在研究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超级计算机。高盛认为,虽然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商业化还未开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国外芯片的依赖会慢慢降低。
下篇:中国人工智能崛起,BAT三强争霸
高盛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赶上浪潮的中国企业们,尤其是BAT三大巨头。
最早布局的百度提出了“Allin人工智能”的口号;电商领域巨头阿里巴巴利用天然的数据优势,布局云计算;最晚进入的腾讯有望凭借AI大幅增加游戏和广告营收。
1
百度:Allin人工智能百度“一切以AI为先”的思维从网罗人才开始。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之一,百度汇聚了全球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
年1月,世界级人工智能技术权威、前微软副总裁陆奇加盟百度,担任集团主席与COO。
过去几年来,百度一共在全球建立了三个实验室,拥有超过名AI研发工程师。此外,今年3月,百度还将自动驾驶部门整合成为IDG(智能驾驶团队)。
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AI最好的地方就在百度”,百度不仅有更短的产品周期,还具有帮助AI腾飞的数据和计算。
拥抱新时代,AI商业化将成为核心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今年2月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认为,人工智能的机会来自于软件硬件的整合以及垂直行业的发展,AI技术的商业化将成为百度的核心业务。
百度在年底提出了亿元的“云图”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拥有影响力的云技术生态系统。
此外,开放的人工智能对话平台DuerOS也发展迅速。平台采用的DeepSpeech2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降噪技术,识别精度达到97%,并入选年MIT的10大突破性技术。
高盛认为,百度拥有中国最大的GPU集群,同时百度从在线搜索、广告、翻译到O2O服务的业务都通过AI技术获得了更好的表现。
自动驾驶Apollo项目
百度开放创新的生态系统还拓展到了自动驾驶,即Apollo项目。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百度总裁陆奇估计,中国将在3至5年内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百度则希望到年能够完全实现全自动驾驶上路的能力。
高盛分析认为,Apollo自动驾驶项目的商业化道路将类似于谷歌的安卓系统,可通过广告、App下载、高清地图服务和相机视觉软件4个领域实现增量收入。
其中,App营收将在-年期间成为Apollo平台重要的营收来源。对比苹果可以发现,这一块的市场具有巨大潜力。苹果在中国收取App平台总收入的30%,这也让中国成为了苹果最大的App平台。
此外,高盛预估,高清地图服务可在年和年分别获得收入10亿美元和25亿美元;相机视觉软件则有机会在年和年分别获得3.7亿美元和16亿美元的营收。
2
阿里巴巴:全球领先的AI范例阿里巴巴庞大的电商业务体量决定了它是全球使用AI的最大型公司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阿里云。
全球第四、中国第一的阿里云
目前,全球IaaS云市场中,按照营收计算,亚马逊的AWS凭借46.1%的份额高居首位,阿里巴巴则以3.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四的位置。
中国市场中阿里云则是一枝独秀。如果按照营收总额计算,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达到40.7%,相当于中国市场第2至第8位云服务提供商的总和。
截止年6月,阿里云已经拥有了万个付费用户,并覆盖了媒体、互联网、金融、政府、能源、制造业、医疗、游戏和零售领域;在中国,1/3的强企业中以及2/3独角兽企业都使用阿里云。
而在用户保留率上,阿里云也做到了“留住客户”。财年和财年比较后发现,阿里云96.7%的顶级付费用户仍旧选择继续使用。
Apsara:阿里云独立研发的超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
飞天(Apsara)是阿里云技术创新的基石。
电商领域,基于Apsara的处理系统每秒可处理数十万的并行事务。年双十一的高峰时段,阿里云每秒处理了17.5万次交易和12万次支付,同比分别增长25%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