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材检测双管齐下,中钢天源市场空间广阔,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亚前海证券李子卓高嘉麒)

1.业务覆盖广泛,产能稳步提升

1.1.深耕新材料领域,磁材国内领先

公司业务覆盖面广阔,新材料业内领先。

公司业务覆盖磁性材料、检验检测、金属制品、有机化工、装备制造五大领域。

主要产品有软磁材料、四氧化三锰、永磁器件、钢丝产品、有机产品等。年公司实现四氧化三锰产能55,吨、永磁铁氧体器件20,吨、软磁器件5,吨、稀土永磁器件2,吨、金属制品70,吨,产业规模国内领先。

围绕两大主营业务,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成立于年,同年上马年产吨钕铁硼永磁材料工程项目和年产4吨四氧化三锰扩建项目。公司项目并购、子公司设立紧紧围绕主营业务发展,分步收购通力磁材%股权;设立铜陵锰业,从事锰矿石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业务;与南京胜田电子合资,95.24%控股科博数控。公司深耕材料技术研究开发,于年成立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设立全资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新材料研究院。

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中钢资本控股,国务院国资委为实际控制方。

公司年半年报信息显示,目前公司五大国有法人股东分别为中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五者持股比例为16.25%、7.16%、4.89%、2.05%、1.30%。国务院国资委通过持股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间接持股,合计持有股权32.33%,为最终控制方。

1.2.产品品类多样,产销量稳定增长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永磁器件、四氧化三锰、软磁材料、金属制品、芴系材料等,其应用终端涵盖光学材料、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光伏发电、节能变频空调、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此外,公司还在工程、建筑、港口等领域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公司的四氧化三锰工艺技术成熟稳定,一致性高,以此为原料制备的锰酸锂具有容量性能好、压实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属于锰酸锂电池的优质锰源。

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上行,电子元件制造产销高增。

销量方面,年公司实现专用化学产品销量4.98万吨、金属制品销量3.61万吨、电子元件销量1.45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5.8%、18.0%、63.6%。

产量方面,年公司实现专用化学产品产量5.06万吨、金属制品产量3.77万吨、电子元件产量1.47万吨,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17.5%、19.3%、53.7%。

1.3.业绩表现亮眼,利润大幅攀升

公司营业收入高增,其中工业原料贡献营收最多。营业收入方面,公司年H1实现14.27亿元,同比增长25.0%。

公司年全年实现营收25.88亿元,同比增长54.8%。营收结构方面,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为工业原料、电子元器件、检验检测、金属制品、工程设备,H1其营收占比分别达到35.5%、23.5%、17.3%、14.4%、4.2%。

公司H1毛利润持续上升,毛利率有所回升。

毛利润方面,公司年H1实现毛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31.3%。毛利率方面,公司年H1实现毛利率23.5%,与上年相比有所回升

公司费用总额持续增长,公司费用率整体下行。

费用总额方面,公司H1实现费用总额1.80亿元,同比增长15.4%。年实现费用总额3.53亿元,同比增长57.6%。费用总额上升系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费用率方面,公司H1实现费用率12.6%,较上年有所降低。

公司净利润高速增长,H1净利率大幅反弹。

净利润方面,公司H1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88.6%。净利率方面,H1实现净利率13.9%,较去年同期提升,利润增长的原因在于公司检验检测业务的增长和四氧化三锰业务订单饱满。

2.磁材+检测同步发力,行业前景广阔

2.1.磁材业务覆盖品类众多,稀土永磁业务持续扩张

2.1.1.需求稳步增长,磁材行业前景广阔

磁性材料是指能对磁场做出某种方式反应的材料。磁性材料是指能对磁场做出某种方式反应的材料,按照磁化的难易程度,磁材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功能磁性材料。

软磁材料易被磁化,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用于导磁和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主要包括铁氧体软磁、金属软磁、纳米晶软磁。

硬磁材料又叫永磁材料,不易被磁化,剩余磁感应强度高、抗退磁能力强,包括金属永磁、铁氧体永磁、稀土永磁。功能磁性材料是指主要利用磁性以外的物理特性的磁性材料。

磁材产业链由上游开采、中游加工、下游应用构成。

上游开采稀土矿,主要开采铁矿并分离常见有色金属及化合物、稀土金属及氧化物和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

中游进行金属冶炼并经深加工,生产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和功能性磁材。下游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器中的电动车与磁悬浮列车、电力通讯设备领域的发电机与发动机、军用航天领域的超声波器件、追踪器、卫星通讯及数控机床等设备。

磁材行业空间广阔,国内支持政策持续出台。

据公司公告,年全球磁材市场规模预计为亿美元,3年CAGR达到9.7%;据ReportLinker测算,年,中国磁材行业空间约亿元,年有望达到亿元,7年CAGR达到12.6%。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风电、节能家电、智慧城市等领域持续景气,磁材需求迎来增长,行业空间广阔。

近5年,国内铁氧体永磁材料产量约53万吨,生产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总量方面,国内产量波动较大。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年以来铁氧体永磁产量在53万吨上下波动。竞争格局方面,产能分散,小型厂商众多。

据新材料在线数据,年年产能10,吨以上企业占比不足10%;年产能1,吨以下企业占比超过40%,中小企业间竞争较为激烈。

软磁铁氧体产量庞大,高端市场有待开拓。

总量方面,国内软磁铁氧体生产产量稳定、规模庞大。年起我国软磁铁氧体产量稳定在约23万吨左右,年我国产量为21万吨,在全球总产量中的比例达60%。

技术方面,国内软磁铁氧体高端生产力不足。全球高端软磁铁氧体主要由日本生产,代表企业有TDK、FDK等;我国软磁铁氧体生产集中于低成本的中低端产品,在技术与性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稀土永磁以钕铁硼为主,钕铁硼产量稳步增长。

产品方面,烧结钕铁硼以其优异性能成为稀土永磁主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年国内稀土永磁95%产量为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4%为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1%为钐钴永磁材料。年钕铁硼产量为21.94万吨,同比增长12%。

电声、家电更新迭代扩大永磁铁氧体需求空间。

下游应用方面,电声、家电行业是最大应用领域。据智研咨询数据,电声行业在永磁铁氧体下游中占比37.1%、家电行业占比18.2%。

电声行业方面,电声产品通常伴随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使新一代电声产品(如TWS耳机)销量迅速扩张,形成永磁铁氧体需求。家电方面,永磁铁氧体主要用于变频家电、智能家电电机,其市场规模稳中有升。

锰锌铁氧体是最常见的软磁铁氧体,主要用于电动机。

锰锌铁氧体为我国最主要的软磁铁氧体,其下游应用主要是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是电子工业和机电工业的基础材料和支柱产品。以软磁铁氧体为基础的EMI磁性元件发展迅速,是现代军事电子设备、工业和民用电子仪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求水平持续增长。

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强势拉动稀土永磁用量扩张。

钕铁硼是永磁同步电机核心材料,用于制造核心零部件永磁转子及其他微小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作用重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单车钕铁硼用量约3-5千克。新能源车有望强势拉动钕铁硼需求扩张。其他应用场景如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等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

2.1.2.四氧化三锰产能领先,稀土永磁产能持续扩张

公司系四氧化三锰全球主要生产商,不断投入技术研发。

生产能力方面,年,公司磁材产业拥有5.5万吨四氧化三锰产能(5万吨电子级四氧化三锰,0.5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年全国四氧化三锰产量共约为9.37万吨。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在四氧化三锰制备技术上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年H1公司低成本四氧化三锰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技术研发项目正在推进中。

公司稀土永磁产量扩张幅度相对较快。

扩产能力方面,公司磁材产业拥有稀土永磁器件产能2吨,生产主流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是国内具有一定行业知名度和较高认可度的稀土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公司计划将现有产能扩至2.5倍,扩产速度较快。

2.2.检测行业持续扩容,公司资质行业领先

2.2.1.检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建检测空间持续扩张

检验检测属于质量评定行业,建筑工程为最大细分领域。检验检测机构接受监管机构、生产商或产品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指标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

细分领域方面,检验检测行业下分建筑工程、环境监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电子电器等等,其中建筑工程是第一大领域,年占比21%。

国内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检测行业年市场规模为.22亿元,同比增长14.1%,自年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

从检测机构数量来看,我国检测行业年检测机构数量约为5.2万家,同比增长6.2%,-年增速均超过10%,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长数量仍然可观。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与检测机构数量均保持增长。

行业政策不断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化集约化。

我国多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检测服务行业市场化、规范化、集约化,不断完善行业规范、推进行业改革。年3月,发改委等十三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改革和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检验检测行业提供增长空间。

Q1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79亿元,同比增长.8%,用于基建的专项债发行额度居高位;年2月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保持在8%以上;年REITs筹资近亿元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基建投资的高速增长或将拉动相关检测需求。

2.2.2.公司业务全国布局,能力资质行业领军

打破检测业务地域性,检测实验室呈全国性布局。公司总部位于河南郑州,依托郑州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在焦作、河北、安徽、四川、云南、广东、贵州、吉林设有子公司实验室,辐射国内华北、东北、华南、中部、西南等地区,与各地客户维持合作关系。

通过持续在全国各地增设分公司、子公司及办事处,搭配设置清晰便捷的网络访问咨询通道,公司已形成后力强劲的辐射全国的检测服务网络。

国内大基建领域权威检测机构之一,检测资质完备。

公司质检中心是全国首批批准成立的国有性质第三方检验机构,拥有CAL、CMA、ILAC+CNAS、住建部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工程/城市桥梁资质、交通部综合甲级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级和公路机电专项监理资质、安全生产甲级检测资质、计量校准、司法鉴定、生态环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近20个资质,检验资质完备权威。

检验范围覆盖广泛,硬件设施优越,业务经验丰富。

公司拥有约8万平方米大型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领域覆盖建筑材料检测、工程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检测、军工设备检测、新能源、进出口等检测和校准服务。

热门试验提供电子电气RoHS检测、金属材料耐腐蚀性环境试验、材料疲劳试验、材料燃烧试验大型支座阻尼器检测、声屏障检测、大型结构抗风揭、可降解材料检测、无损检测、残余应力检测等。

3.内外双向发力,共筑企业成长

3.1.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新材料企业

3.1.1.公司“十四五”规划引路,各业务产能不断扩张

“十四五”期间坚持高质量发展,公司将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

公司发布“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公司磁材业务规划到年打造永磁铁氧体业务、稀土永磁业务、软磁业务3个1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检验检测业务方面规划持续扩充检测项目,建设分公司和海外检测机构以扩大服务范围和地域,实现检测产业“世界一流”目标。

此外,公司将持续发展新能源领域,以磷酸铁和四氧化三锰为基础持续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拓展。

主要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十四五”期间公司项目产能将持续增长。

现有产能方面,截至年年度,公司金属制品、电子级四氧化三锰、永磁铁氧体器件、电池级四氧化三锰、软磁铁氧体器件、稀土永磁器件产能分别为7.0、5.0、2.0、0.5、0.5、0.2万吨,“十四五”期间,如果公司相关项目投产顺利,则上述项目产能有望分别提升至10.0、6.0、4.0、1.5、2.0、1.0万吨,分别较年底提升42.9%、20%、%、%、%、%。

3.1.2.新兴需求扩张,四氧化三锰打开增长空间

正极材料产业发展逐步扩大四氧化三锰市场需求。就传统需求而言,四氧化三锰主要应用于软磁材料及器件的生产,而随着正极材料产业的逐步发展,当前四氧化三锰的新兴需求正在逐步萌发。

目前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在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等领域已基本可以全面替代传统电解二氧化锰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四氧化三锰制备锰酸锂较常规电解二氧化锰制备路径有明显优势。

根据《四氧化三锰为锰源合成高性能锰酸锂的工艺研究》,四氧化三锰制备的锰酸锂相比于电解二氧化锰制备的锰酸锂在电池的比容量以及循环寿命上均有明显的提升。

比容量方面,四氧化三锰制备的锰酸锂比容量可以做到mAh/g以上;循环寿命方面,四氧化三锰制备的锰酸锂高温循环寿命较好,55°C下循环可达到周以上(保持率80%计)。

锰酸锂产品空间广阔,产量提升下四氧化三锰需求逐步提升。

从国内的锰酸锂产量来看,截至年我国锰酸锂产量约为11.11万吨,同比增长约19.6%,-年产量CAGR约32.0%;从当前的锰酸锂动力电池产量来看,截至8月,年我国锰酸锂动力电池产量累计已达.10MWh,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锰酸锂产品产量持续提升之下,未来四氧化三锰需求或将迎来持续增长。

3.2.宝武托管助力企业成长

中钢集团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托管。年10月,中钢集团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托管,托管方案尚未确定。

截至年9月8日,中钢集团仍处于宝武托管期。近年来,钢铁行业整合并购动作不断,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以宝武集团为代表的钢铁行业“并购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宝武一基五元发展空间广阔,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中国宝武致力于构建以绿色精品智慧的钢铁制造业为基础,新材料产业、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产业园区业、产业金融业等产业协同发展的“一基五元”格局,发展空间广阔。中国宝武旗下有六个产业,其中钢铁业、新材业与公司业务密切。

宝武业务涉及到磁材产业上下游市场。

上游市场方面,宝武钢铁集团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年全球50强钢铁公司累计生产粗钢11.51亿吨,其中宝武钢铁集团产量最大,达1.20亿吨。氧化铁(铁红)作为炼钢副产物,可用于锰锌/镍锌铁氧体磁材生产。

下游市场方面,宝武集团作为国内硅钢市场最大供应商,其在硅钢市场中形成了客户基础优势。硅钢是指含硅量3%-5%的硅铁合金,应用于电机的旋转器和变压器、电磁器等的静止器中,与稀土永磁都应用于电机的生产制作中。

4.盈利预测

当前国内磁材及检测市场景气度高,叠加公司产能持续提升,预期公司收入及利润水平将持续提升。

我们假设:

(1)公司工业原料及电子元件产品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2)公司产品产能扩张计划能够按规划时间达成;

(3)公司金属制品检测毛利率维持年水平。

则公司年工业原料、电子元件、金属制品检测三大主要业务板块的毛利水平将分别为1.43亿元、1.42亿元及2.89亿元。

伴随产品量价齐升,公司未来业绩将持续放量。

我们预期//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4.52/6.1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47/0.60/0.81元。以年9月29日收盘价10.13元为基准,对应PE分别21.40/17.03/12.45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

5.风险提示

环保政策收紧;检测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钕铁硼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环保政策收紧:若未来环保政策收紧,或将对公司产能投放节奏带来一定影响。

检测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未来检测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则公司订单或将受到影响。

钕铁硼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国外稀土资源供给超预期增长,则或将对整体稀土价格带来一定影响,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jb/8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