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至今没人敢挖秦始皇的墓专家用核磁扫

秦始皇乃是千古一帝,虽说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他毕竟是中国首个完成大一统的人,其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当然,秦始皇本人也有此觉悟,到了统治后期,他派人四处寻找神丹妙药,妄想长生不老。不过,秦始皇的愿望却落空了,人终有一死,即便他是一国之君,也逃不过这个定律。于是,秦始皇修建了浩大的地下陵墓,他让工匠按照1:1的比例烧制兵马俑,助他在死后世界继续开疆扩土。

经过多年之后,秦始皇陵再现世间,其庞大的规模令世人叹为观止,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不仅完美还原了古代士兵的风貌,还对历史研究大有裨益。不过,兵马俑只是偌大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隐藏在下面的地宫才是秦始皇真正的“寝宫”。但是很奇怪,尽管秦始皇的葬身之地已经确定,他的身上也必定有诸多秘密,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考古专家为何不敢继续挖下去了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言:“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从这里便可看出,秦始皇陵中含有大量水银,这些水银是一个叫巴清的女子提供的。既然史料有记载,那大概率就是真的,于是在年,有关专家所对秦始皇陵封土堆进行了土壤汞量测量,结果发现,封土堆中果然有强烈的汞异常分布。虽然不知秦始皇是否已经察觉到水银的防腐功效,但他用水银打造江河的做法,已经足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后来,专家为了探测地宫的全貌,先后采用了磁法,电法,弹性波法,放射性法(核方法)、核磁共振法等8种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察觉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危险,还能制作出地宫的横截面图,从而顺利推出全貌。其中,电法可以测量深度,不同深度的电阻率不同,若秦始皇的墓室没有坍塌,或者遭到破坏,通过木质结构的电阻率就会明显高于普通土层,继而呈现出椭圆形的高阻异常波动。

其实除了电法,还能根据墓室内外的密度、磁化率、波速等因素进行测量,而无论哪种方法,都能证明秦始皇墓室的完整性。不过,仅仅完整还不够,因为墓室进水也会带来毁灭性伤害,一旦造成这个后果,那么秦始皇的遗体也就不复存在了。正因如此,专家又在封土堆及其外侧布置了5个测点,他们将利用核磁共振法,对地下墓室进行一个含水量测试。

根据数据显示,地宫不在含水区范围内,因为南侧有一个特质排水渠,凡是流向地宫的水,都会经由此地流出。所以说,考古专家之所以不敢继续挖掘秦始皇陵,只是因为地宫是完整、干燥的,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所有墓葬都是遭到盗掘或天然破坏的,为了防止墓葬进一步受损伤,有关部门才会进行挖掘,而秦始皇地宫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件,若是擅自挖了,岂不是和盗墓贼一样了么?

还有一点,就兵马俑的出土情况来看,氧化转瞬间便可发生,这些本来上了颜色的陶俑刚出土就变了颜色,若不是专家手快留了一张照片,恐怕永远都没人知道。因此,正是为了保护秦始皇地宫,考古人员才没有继续挖掘,而地宫中究竟有什么东西,也只能等到未来才能知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jb/8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