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食管癌诊疗指南》(版)。
该指南与上一版指南更新仅相隔12个月,本次修改对于免疫治疗的推荐成为最大亮点。
重点在于:卡瑞利珠单抗为I级专家推荐方案,而帕博利珠单抗同为I级推荐,但限制CPS≥10的人群,纳武利尤单抗为II级推荐。
来源:CSCO
事实上,与其他癌种相比,食管癌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疾病,由于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效果很差,食管癌5年生存率只有10%-25%。
CSCO食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医院王绿化介绍,从化疗到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与其他肿瘤相比进展较慢。近年来,虽然有很多靶向药物在食管癌中开展临床研究,如吉西他滨、奥沙利铂、阿帕替尼、赫赛汀等,但大多数集中在食管胃结合部的腺癌,而我国最常见的食管癌病理类型却是鳞癌。
“无论是大型随机对比良性证据,还是全球随机对比阳性证据,在免疫治疗到来之前是没有的。不仅没有化疗III期循证医学证据,靶向治疗也没有阳性的结果”。CSCO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医院黄镜如是说。
东西方类型存差异
《指南》指出,在中国,食管癌是常见高发肿瘤之一,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食管癌发生在我国。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更高,且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既往食管癌指南共识的制订多参考美国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食管腺癌研究数据,而对于食管鳞癌的研究数据较少。
王绿化指出,“东西方食管癌的病理类型存在差异,欧美国家主要为食管腺癌(占所有食管癌的70%~80%),而我国则主要为食管鳞癌(90%以上),此外,东西方人群在饮食习惯、基因表达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不同。由此,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上均有所不同,中国食管癌探索与发展需要依靠中国数据、中国患者、中国研究”。
ESCORT研究
从三大免疫药物分析来看,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抑制剂,其ESCORT研究是当前纳入最大样本量的一项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
结果表明:
1、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一线标准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对比,可显著延长总生存期,降低近30%的死亡风险;
2、卡瑞利珠单抗组中≥3级TRAE发生率仅为化疗组的1/2,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
3、卡瑞利珠单抗有望成为局部晚期/转移性ESCC二线标准治疗的新选择。
来源:CSCO
KEYNOTE-研究
一线治疗后,Pembrolizumab可以显著提高PD-L1CPS≥10的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OS,确认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地位,与标准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PD-L1阳性(CPS≥10)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或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来源:CSCO
ATTRACTION-03研究
纳武利尤单抗的ATTRACTION-03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对于既往接受过化疗治疗进展的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食管癌患者临床研究,证实纳武利尤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通过这些明确的循证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医院樊青霞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项研究是受到全球和我国食管癌专家高度
今年的NCCN指南已经把帕博利珠单抗推荐作为PD-L1,cbs大于或等于10,列入晚期食管癌的二线治疗方案。
她强调,免疫治疗不同患者差异较大,目前来看PD-L1高表达患者获益较大,所以没有中国人参与的研究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如AttrctionThree研究入组的大都是日本人,虽然中国人基因也是亚洲人,但发现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目前,中国医生最为
黄镜也指出,基于这三项研究结果,本次指南更新正式将上述研究中的卡瑞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抑制剂推荐强度加大、证据级别提高,增加更多用药方案推荐。总的看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晚期食管癌二线的标准治疗,同时也为未来食管癌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带来光明与希望,以免疫治疗为代表药物的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编辑:罗晶
媒体合作、投稿建议
入群交流
扫码加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