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来源:临床肿瘤学杂志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消化肿瘤科姜玉渤赵传华李珊珊综述,王岩徐建明审校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目前,手术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其近期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死亡率已低于5%,但其远期预后仍不尽人意,单纯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30%。此外,食管癌的高复发率和转移率也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证实即使行标准的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仍高达47%~49%、39%~49%。因此,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治疗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并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指南的推荐治疗模式。

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多项临床研究对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进行了探索与评估,但至今尚未形成标准的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规范。目前,术前新辅助放化/化疗在西方国家已作为常规推荐,但由于对治疗中心诊疗水平要求较高,我国开展的较为有限,而对于术后辅助治疗,虽然我国开展较多,但目前尚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研究,并就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术前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降期、肿瘤体积缩小、肿瘤活性降低,以利于手术切除,提高手术切除率(R0)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同时化疗还可消灭其他部位的潜在微小转移灶,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年AJCC/UICC发布了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将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阳性淋巴结数目分为N1~N3共3个等级。有研究证实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不同数目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pN1、pN2和pN3分别为48%、32%、12%及0,而多组淋巴结受累的患者即使手术彻底切除也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淋巴结广泛转移者,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治疗却难以达到理想疗效。

由于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约50%患者确诊时已属III期(T3N+,T4N+)。因此,术前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探索了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模式,从目前研究结果看,术前新辅助放疗未能带来生存获益,已较少应用,而新辅助化疗和同步放化疗则可带来明确的生存获益。

新辅助放疗食管癌新辅助放疗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旨在通过新辅助放疗使肿瘤降期,通过提高R0。切除率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早期的研究并未发现新辅助放疗能带来生存获益。近年来关于术前放疗的III期临床研究较少见。目前认为,术前的新辅助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但OS并无获益,且新辅助放疗有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因此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推荐新辅助放疗。

新辅助化疗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探索了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比单纯手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作为食管癌的基础治疗药物,顺铂+氟尿嘧啶是当前新辅助化疗最常用的方案。随着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及奈达铂等新一代化疗药物的开发应用,这些药物也开始用于食管癌的治疗。有小样本的II期临床研究对紫杉类药物用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做了初步的探索,结果显示紫杉类药物也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认为新辅助化疗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化疗药物的选择以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为主,化疗周期为2~3个周期,手术的间歇期为2~4周,其他药物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新辅助放化疗与单纯新辅助化疗及放疗相比,新辅助放化疗有以下优势:放化疗的协同增敏作用;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及pCR率;更好的评价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初步判断患者预后。近年来食管癌的术前同步放化疗越来越受到







































白殿风北京正规医院
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jb/1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