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体功能与周易生化理论之关系

从中国气功史来看,《周易》及其派生的理论分枝是古代气功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以早期的名著《周易参同契》为代表。为使古代气功理论与现代的研究及实践取得进一步的联系,本文讨论了人体宏观功能与《周易》生化理论的关系,表明人体宏观功能的发育健全过程完全与生化理论相吻合。一、人体宏观功能人体是一个开放巨系统,此系统的各种功能存在不同的划分方法。由于一定的功能与人体器官有相应的关系,所以解剖划分是一种方法。中医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划分,是一种宏观、系统性的划分方法,这是和解剖划分有区别的。按照中医的功能划分思想,人体可在宏观功能上被划分为一个三维系统:1、E系统:这是遗传功能所对应的系统,是先天性的根本系统,人类繁殖的必要条件。2、P系统、此系统具有吸收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化为维持生命能量的功能,是先天性系统。3、Q系统:是指人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创造生活环境的系统。Q系统的存在是先天性的,但其发展方向及程度将受到后天教育、劳动的决定性影响。以上三个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其任一功能系统的丧失都将使人失去完备性。例如:Q功能的丧失,不仅使人失去劳动功能,而且影响到E、P系统的充分性,使人成为一个“植物人”。作为一个类比,植物是仅有E、P功能的二维系统。由于其不具备Q功能,植物只能从周围环境中通过微观物质获取、吸收营养。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三个功能系上是有序的。从获取外界成分,到吸收营养并进行能量转换,最后服务于遗传功能的开放序是:自然→Q→P→E,但人体本身相互联系的功能模型是:二、人体功能与生化理论的关系按《周易》理论,万物均是阳与阴的统一体。从中医学角度,正常人的任何功能系都应是阴与阳的平衡,因此,Q、P、E这三个功能系统也应是阴阳的平衡统一体。人的生命从精卵交会开始,最初体现的只是其遗传功能。这时,对应于P和Q系的物质器官尚未形成。因此在这段时期,生命的功能形式是E(—)和E(一一)平衡统一的两仪式。生命发展至一定阶段后,胎儿已能够通过向母体吸取营养而发育自身。这种功能一经出现,便表示P功能已基本形成,但这种营养的吸取性并不表示P功能已完全形成。在这一阶段,人还处于仅有E、P功能的植物性时期。由于人体的整体系统性要求,E、P二维功能应是协同作用的,即E、P二功能的阴阳是有机组合的。例如:E(—)与P(—)组合为(=)的形式。这种组合共有2=4种,以图形表示是四象式。出生后,婴儿从最简单的获食行为看,Q功能已初步形成。此后正常发育至一定时期,人必将表现为E、P、Q三功能系统相互联系的完备生命形式,这时的阴阳组合共有2=8种。气功锻炼,是将人体所对应的后天八卦形式锻炼为先天八卦形式,进而才能八卦生六十四卦。因此,正常人对应的是后天八卦图:一块普通铁在磁场中可以被磁化为带有两仪极性的磁铁。同样,充电后可以成为带有二仪极性的带电体。这表明二仪体是由阴阳统一于其内且平衡的物质——太极体转化而来。而物质是宇宙生成的产物,如果将宇宙生产的前期对应于无极体,那么人体这一生命形式是符合下面的生化理论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现在,如果将一个人的在,如果将一个人的生命从精卵所会之时计起,将符合从两仪到八卦的生化过程。人体功能不断发育健全与生化理论的吻合性,表明《周易》理论对气功锻炼的确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挖掘、研究古代气功理论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研究《周易》哲学及科学内涵的意义。本文认为,《周易》原理所出的卦象图形与数学几何图形一样,是一种客观规律的反映。(时震旦)(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huicapital.com/jbzl/9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